【國外旅遊】闖蕩新加坡Day3,印度語我不通,比手畫腳我可以之體驗新加坡多元文化


武吉士Bugis Street

早上搭乘地鐵到武吉士站,開始今天的旅程,武吉士站周邊有很多商場林立,我們到的時間稍早,所以很多店家都還沒開始營業。早餐我們選擇到Bugis Street裡面覓食,我覺得這裡比較像台灣的市場,裡面琳瑯滿目,各種小吃以及紀念品都有,價位也比較平價。 可以邊逛邊依照喜好選擇想吃的食物,我們最後吃了豆干包、馬蹄水和燕窩水。豆干包是類似油豆腐裡面包料,還蠻好吃的,飲料普通,馬蹄水就沒甚麼味道,下次應該不會選喝這個了XD。

觀音堂
觀音堂建於1884年,外觀是融合中國佛教和現代的建築。曾經在1895年和1982年重建,正殿供俸觀世音萻薩、達摩大師、藥師華袉和釋迦摩尼佛。據說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期間,日本空襲新加坡時,整個四馬路幾乎夷為平地,房屋都被炸毀,只有觀音堂沒有任何損傷,就像冥冥之中有佛祖在保佑。從此以後,觀音堂就成為新加坡香火最旺、最靈驗的廟堂之一了。我們去的時候人聲鼎沸,外面的街道上有很多賣花及算命解籤的攤位,還有很像台灣市場裡會叫賣商品的攤販。

克里希納興都廟(Sri Krishnan Temple)
觀音堂的隔壁就是克里希納興都廟,在新加坡印度廟就稱為興都廟。里希納或稱奎師那是印度主神之一,梵文意譯就是「黑天」。是婆羅門教之印度教中最重要的神祇之一,祂的身體是青藍色,頭上會有著羽毛的裝飾品,手上拿有木笛。。在印度教的傳統觀念,祂是主神毗濕奴的第8個化身。
在新加坡有蠻多印度廟的,這是我們看到的第一間印度廟,外表有很多繽紛的神像,還有兩座較大型有點像門神的神像,感覺很華麗,如果要進入印度廟參觀時要記得先脫鞋喔!

麗英糕餅店
麗英糕餅店(Le Cafe Confectionery & Pastry )聽起來就很像隔壁阿姨的名字一樣親切,創立於1949年,是新加坡的老牌糕餅店,還曾經幫劉德華製作慶功蛋糕。其中豆花塔和黃梨酥是大家推薦必買的伴手禮,從武吉士前往小印度的我們恰巧路過,我馬上就很興奮地拖著阿中進去。走進店內其實就是很普通的糕餅店,店內貼滿了新聞報導以及產品的Menu不過像我們這麼隨便路過是吃不到的,我們到的時間大概是早上11:00左右,豆花塔要等到下午1:00後才會出爐,而且最好先預訂,老闆娘說今天的訂單都已滿了,問我們要不要先預定隔天取,但我們隔天回程又是紅眼班機,離開冷藏的時間太長,到台灣可能也不新鮮了,所以就放棄豆花塔只購買了黃梨酥。結果可能我們的表情太過失望,老闆娘還從冰箱拿出了NG的豆花塔請我們吃,突然又從地獄飛上天堂,真的非常幸運!
豆花塔長得就像蛋塔一樣,吃起來很滑嫩順口,淡淡的豆花香氣,非常好吃。
據說麗英的黃梨酥是新加坡最好吃的,所以我們也買了幾罐準備回家送人。黃梨酥外表長得很像蛋黃酥,吃起來很像土鳳梨酥,但味道再偏酸一點點,但又不會太酸,我們後來還有買別家的黃梨酥,相較之下,我比較喜歡麗英的,甜度適中。
地址:264 Middle Road, David Elias Building, 188990

小印度區竹腳中心(Tella Center)
新加坡擁有多元文化,印度裔人佔新加坡7%以上的人口,所以也發展了很多印度相關的文化與美食。位於小印度區的竹腳中心又稱竹腳巴剎,1915年開幕,據說是不同的族群都會來光顧的市場,又被稱為「平民巴剎」;1981年時,從舊址搬遷過來並重建,改名為竹腳中心,是從福建話命名而來。如果想體驗印度的美食可以來這裡嚐嚐看。
到了小印度,我們就想吃看看印度捲餅,我們選的是Set A,包含兩個捲餅和一隻咖哩雞腿,咖哩香味很濃郁,我們的吃法是把雞肉撕下搭配捲餅沾咖哩醬吃。話說到了小印度區,中文就不通了,點完餐後,老闆說了一句話,但一直我聽不懂,後來他請旁邊疑似來戶外教學的華人小朋友翻譯給我聽,原來是人太多叫我等一下,他說的是Wait,頓時覺得這麼簡單的英文我是在不懂什麼,有點丟臉,哈哈。


阿都卡夫回教堂
阿都卡夫回教堂建於1859年,是一座清真寺,建築結合了南印度、摩爾與歐洲的風格,可能因為建築較有年代,外牆其實有些斑駁,不過看過網路上的推薦文章,裡面拍起來很美。我們到的這天正好有活動,外面停滿了參加活動人的車。我們僅在遠處拍拍照就離開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了。

牛車水
離開小印度後,我們來到牛車水,牛車水是新加坡的中國城,因早期移民以牛車運水而得名。其實我覺得新加坡好像有大量的店家與攤販,無論到哪個地方都有市集,來到牛車水我還有一個任務是購買明信片,每次出國我都要寄出大量的明信片,自從在日本買了相片列印機後,我出國大都會帶著它,自己的明信片自己印,但前一晚我正準備印製時發現竟然沒墨水了,而我也沒帶墨水(笨蛋一枚)😓😓😓,所以只好趕快來瘋狂尋找明信片,這裡有多家賣明信片的店家,但老實說要找到漂亮的需要一點運氣。
馬里安曼興都廟(Sri Mariamman Temple)
馬里安曼興都廟為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,這是來新加坡看到的第二間印度廟,建築風格為德拉威風格,建築物上方一樣有許多繽紛的印度神話雕像。入內參觀一樣需要脫鞋,據說不能穿著露肩腿的衣服入內,不過我們來的這天巧遇觀光團,裡面有好幾個人穿短褲,看導覽人員帶他們入內時並沒有特別遮蔽,不知道是不是人數太多所以就放生了?

佛牙寺
佛牙寺外觀是中國唐朝式的建築風格,可以免費入內參觀,據說裡面有冷氣,逛累了可以去涼一下,非常湊巧我們來時有類似普渡的活動在舉辦,我們就直接前往對面的麥士威熟食中心覓食去了。
麥士威熟食中心(Maxwell Food Center)
天天海南雞飯
到新加坡旅遊,天天海南雞飯似乎是必吃美食之一,所以我們也不能免俗要來一份吃吃看。我們到的時間大概是下午3-4點,這時間用餐的人不多,其實有很多店都沒開,像網路推薦的真真粥品和老伴豆花就都沒有開,但不誇張,就天天海南雞有人潮在排隊,讓我們很期待到底有多好吃!
其實看起來真的很普通,很像平常買的油雞和雞油拌飯,不過吃起來雞肉很嫩,飯很濕潤,真的蠻好吃的!後來我也在超市買了海南雞飯的料理包試圖仿製,不過我的飯都沒辦法這麼濕潤又分明,果然有名還是有道理的。

囉喏、薄餅
因為到新加坡都還沒吃到囉喏,所以我們又隨意看到就買了囉喏,然後看到薄餅覺得很想吃就也順便買了。
囉喏是將蔬果混合和甜辣醬、醬油膏等醬料拌在一起,上面在撒上花生粒,雖然看起來黑黑的,但我個人蠻喜歡這個味道,是種鹹酸和甜酸的味道。
薄餅是源自福建移民與新加坡傳統口味結合而成的食物,類似台灣的煎潤餅,裡面有包蝦子、蔬菜、麵條等餡料,搭配醬汁,個人也覺得這個很好吃!沒想到亂選的店意外的好吃,超幸運!

旺記祖傳豆腐花
因為老伴豆花沒開,我們堅持想在這裡吃到甜點(莫名的堅持),所以路過這家旺季祖傳豆腐花,看到招牌花花綠綠的就被吸引去了,事後查資料才發現,原來旺記也是新加坡有名的店,我們就這樣莫名的蒐集到一家名店。
這碗綠色麵條的豆漿甜點吃起來有淡淡的椰子香,豆漿也很香醇,不過其實我們是看圖片點餐的,我當下一直沒搞懂我們點的綠綠麵條是甚麼,有問了老闆,但可能因為語言障礙,所以我們還是有聽沒有懂,事後我回家查資料才知道這綠色的麵條叫做煎蕊,被CNN列為全球50大最佳甜點之一,原來這麼厲害,不禁讓人肅然起敬(咦?)。



松發肉骨茶
來到新加坡肉骨茶也是必吃的美食之一,新加玻有三大家肉骨茶店分別是松發肉骨茶黃亞細肉骨茶、和發起人肉骨茶,看了網路評論其實各有所好,我們選擇的是克拉碼頭旁的松發肉骨茶,松發肉骨茶在這邊有兩家店面,出了地鐵發現兩家的排隊的人潮都超級長,去了第一家店員說已經售完叫我們去第二家,幸好第二家還有。
其實隊伍很長,但排隊的時間還好,可能是因為我們只有兩個人,很容易和別人併桌,所以沒多久就輪到我們了,旁邊坐了兩個中國來的妹子,發現原來這邊也可以使用支付寶!
松發肉骨茶店創立於1969年,早期是從手推車開始,一路到今天已經是知名的連鎖店。因為我們在麥士威已經吃了很多東西,所以我們只點了肉骨茶湯,坐好後店員還拿了布讓我們蓋,可以包包防止被湯汁濺到,真的很貼心,服務品質大加分。
上來是三根大大的排骨,還有大顆的蒜頭漂浮在旁邊,感覺就很氣派(誤),湯頭很濃郁,胡椒香味很香,而且可以無限加湯,完全就是在這邊可以喝飽喝滿(誤)!因為太好喝了,所以我們就買了料理包回家準備自己複製,回家煮也是超好喝的,有機會再分享烹飪心得。


克拉碼頭
吃飽喝足之後,我們就在克拉碼頭旁邊散步,克拉碼頭旁邊有蠻多間酒bar與食物,還有駐唱歌手,坐在岸邊非常輕鬆浪漫。看網友分享的夜晚搭船行程非常漂亮,本來基於我對魚尾獅的愛也想要體驗看看,因為據說只有搭船才能看到它的正面,但走了一整天下來,體力真的有點不支,所以只在岸邊拍拍照就回飯店休息了,留待下次來訪再來搭船體驗囉。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